作家京城翎管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7章 《着名诗人王昌龄之惨死》,薄衣初试,绿蚁新尝,作家京城翎管王,禁忌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【读诗有感】

薄衣初试,绿蚁新尝——

168、《着名诗人王昌龄之惨死》

作者:顾雪林

王昌龄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,和李白、高适是好友。

在王昌龄的众多七绝作品中,《芙蓉楼送辛渐》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首:
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写作此诗时,王昌龄任江宁县丞,好友辛渐前来探望。

离别之际,王昌龄一路陪同,从江宁直到丹阳,从一座城送到另一座城,足见两人的友情之深。

所以,诗人一下笔,便饱蘸着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。

但,鲜为人知的,是王昌龄之惨死。

王昌龄之死,史书记载不详,盖因为当时正逢“安史之乱”。

但是民间传说很多。

据传:天宝14年(755)初冬,安禄山起兵造反,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第二年六月,李隆基仓皇西遁,下诏勤王。

11月,王昌龄离开龙标,道经安徽亳州,唐肃宗至德元年(756年)12月,王昌龄逃难至河南亳州。

当时,北风呼号,飞雪飘零,河南道亳州刺史府内,灯火辉煌,莺歌燕舞。刺史闾(读如吕)丘晓和大诗人王昌龄推杯换盏,开怀畅饮。闾丘晓四十多岁,白面无须,长着一双细长蜂眼,喜怒不形于色。王昌龄六十多岁,一脸络腮胡,豪气纵横,时任龙标县尉。安史之乱爆发,他心忧远在长安的母亲,归心似箭。途中路过亳州,闾丘晓久闻王昌龄大名,留住宴饮,宾主两欢。
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王昌龄喝的微醺,面色通红。闾丘晓清清嗓子,慢条斯理说道,久闻王龙标大名,奈何缘吝一面,今日一见,果然气宇不凡。不知王龙标肯否赏脸,即兴赋诗一首,以助今日之兴。

王昌龄慨然大笑,声震屋宇,脱口而出:奸雄乃得志,遂使群心摇。赤风荡中原,烈火无遗巢。一人计不用,万里空萧条。

闾丘晓脸色微变,强笑道,奸雄就是安禄山逆贼,闾某虽然愚钝,还是能听懂。不知“一人”是谁?王昌龄道,一人便是张公九龄。张公执宰期间,初见安逆,就看出此人脑生反骨,日后必成大患,劝圣人(李隆基)将其诛杀。奈何圣人听信李林甫谗言,不仅没杀,反而将其加官进爵,终于酿成今日之祸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在高危世界扮演圣父[穿书]

绯色世家

我在末世左拥右抱

迷茫者

末日降临,我成为了金属生命

bmod